English

西部开发需要新思路(下)

2000-01-1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包霄林 我有话说

记者:几年前大家曾争论要不要实行反梯度战略来缩小地区差距,现在争论的是如何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以及谁来开发?看来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们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。

胡:根据中国的国情和西部地区的调查研究,我觉得我们提出的五大战略符合国情,也符合区情。五大战略是互补的,综合的。我认为,重要的是开发人力资源。一次,我给西部地区2个省区的市领导讲课以后,他们说,我不开发资源开发什么?我回答两条:第一,不是你来开发,应该是市场;第二,开发什么?要从硬投资转向软投资,提高人口素质。根据计算,人口增长每下降一个千分点,儿童入学率提高一个千分点,这两个加一起,就可以使人均GDP提高0.7%到1.2%。所以一定要开发人力资源,这种思路的转变很不容易。

记者:你讲的这一点很重要。人力资源开发过去总认为是开发智力才能,实际上控制人口增长、计划生育、教育等等问题,都属于人力资源的范畴。而且,这样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。

胡:什么叫人力资本投资?这就是投资,而且这种投资人员比投资项目强多了。我们还有一个统计,要强调基础设施建设,其存量增加一个百分点,人均GDP可以提高0.86%,电话普及率提高1个百分点,GDP提高0.52个百分点。所以,现在西部地区要冷静地想一想,研究一下如何根据本地区的情况,以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导向,确立新的战略。

记者:加快西部经济发展也有不少有利条件。比如西部有的省有一定的高科技基础,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也比较低。

胡:西部开发基本条件还是具备的,而且过去也不是没有给政策,只不过是东部用得更充分。现在,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各种改革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政策,争取优先开放。所谓的差距有4条,就是发展水平,经济结构,要素成本和技术水平。由于经济发展是动态过程,落后并不是绝对的;即便是欠发达地区,也仍然具有比较优势。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缩小差距,这就要扩大开发能力,而开发能力又取决于能不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,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和技术。西部地区要研究自己的比较优势,如何重新在整个国内市场、国际市场专业分工和竞争中发展自己。西部的最大优势还是劳动力资源,但是劳动力素质不提高,劳动力不能有效地流动,它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。特别是从农业到非农产业,从内地到其他沿海地区的流动。西部有一个省,出外打工的劳动力只占全部劳动力的百分之五,流动很少。西部个别地区生存条件极其恶劣,那就不是开发问题,而是要整个地区迁移的问题。

记者:西部的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有哪些作为?据1999年7月的统计,东部地区发展速度比前年同期增长15.9%,而西部仅为4.64%。看来西部企业对付亚洲金融危机的复苏能力差,竞争能力也差。

胡:我觉得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,西部的企业应该加入到开放的行列,不要怕被吞并,要由单赢思想变成双赢多赢思想,加入到全国市场的形成过程中,包括企业重组的过程中。

记者:但是有的省老百姓不买当地产的海尔冰箱,要买青岛的海尔产品,还是对自己人不放心。

胡:这有一个过渡过程。西部企业可以借助东部的名牌,借船出海。一定要开放,兼并不是坏事,要破除宁当鸡头,不当凤尾的观念。

记者:根据国外的经验,较大的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都会出现地区差距,只不过我国更特殊一些。除了西部的地理条件差,当年三线建设时西部有不少军工企业、采掘工业。它们的结构调整难度较大。

胡:确实如此。有的城市当年是为了三线建设建起来的,是资源性的城市,所以转移难度很大,但是仍然要改革。我现在更加重视使用人均发展指标和人类发展指标,先缩小这方面的差距,然后再考虑经济发展的指标。西部有的省人均投资额和上海相比相差22倍。但是如果你在公共服务上、社会发展指标上先缩小差距,还是有可能的。

记者:西部地区的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与东部比相对落后一些,它们应当如何发展?

胡:我认为,关键是当地政府要转变自己的职能,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服务,政府是经济发展的指导者,服务者,但不是经济活动的主体。要提供制度环境,包括良好的产权规范和法律框架,债务纠纷的处理,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,特别是税收制度。从审批制变成登记制,降低市场准入条件,鼓励竞争。此外还要提供信息,民营企业面临着信息不对称,你要提供,为其降低风险。政府特别要为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,包括专利服务,技术传播。还有一个就是提供金融服务,包括信用贷款。另外,还可以鼓励私营企业上市,境外上市。

记者:西北地区较为干旱,您对南水北调怎么看?

胡:我觉得那是迟早的事。但当务之急主要是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水价偏低问题,节约水资源,提高水的利用率。内蒙古、宁夏河套地区水渠宽得不得了,浪费很厉害。据统计,西北地区农业用水占了全国用水的百分之十六,但是它产生的农业附加值只占全国GDP总量的百分之一。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讲那个地区就不要开发农业,保护起来就可以了。我并不是说西部不要发展农业,关键是发展节水农业,高附加值农业。

记者:邓小平同志当年的南方谈话推动了改革,突出解决了效率问题;我注意到你十分强调中央领导最近几年数次西行。你多年的研究旨在促进中国的公平,如提出地区差距、下岗再就业问题等。你为什么注重这方面的研究?

胡: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率是不可分的,而且公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,二者是不可或缺的,这也跟我的个人经历有关。我多次到西部地区进行调查研究。我觉得一个学者必须是务实的,要解决实际问题。几年来我一直进行这方面的研究,敢于提出和坚持一些观点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